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名家荟萃 传统文化 文化刊物 文化活动 艺术收藏 非遗文化 文化战略 文化资源  
地方分站
文艺评论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评论 > 正文        
笔墨生辉:人物画名家张春新艺术赏析
发布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8/10/25 阅读:3143次 来源:凤凰网 双击自动滚屏

【艺术简介】

张春新,人文学者,著名美术教育家,国画家。

《川军出川》

在历史与美的河流中穿行

人文学者美术教育家国画家张春新艺术世界赏析

赖永勤

2015年9月16上午10时,重庆美术馆门前人头攒动,重庆市政协筹备已久“传递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主题书画摄影展在这里开幕。当展厅大门开启,参观者纷纷聚集在一幅名曰《川军出川》的国画面前,这是一幅长8米、高2.2米的巨幅国画,作品以穿越历史的深邃目光和雄浑澎湃的气势,生动地塑造了在国难之时勇于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川军”群雕,它在还原“川军出川”这段尘封多年历史真相的同时还对历史发出了叩问,“川军出川”为何被遗忘?“川军出川”是否该遗忘?作品的立意及呈现令人赞叹,作品对历史的质询却发人深思。

《四渡赤水》630×200cm“全国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大展”一等奖

重庆作为抗战陪都,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军事指挥中心,也是国共两党以民族和国家利益为重结成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所在地。在全国上下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际,该怎样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和重庆这座英雄的城市?人文学者、美术教育家、国画家张春新在《川军出川》中,以它饱满的艺术形象和对历史的深情表达,为我们作出了回答。

《击鞠图》150cm×180cm

【贯穿始终的历史情怀】

张春新祖籍系河北唐山,体内流淌着燕赵之士的血液,长期以来,张春新一直没有停止对历史的关注、研究和思考。如他主笔的学术专著《发髻上的中国》,专著不仅填补我国发髻文化研究的空白,还通过发髻的发展变化,追寻和阐述了我国从远古原始社会到清末民初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涵盖了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民族、民俗等多个领域。在他授业的课堂上,他更是像一个虔诚的史学布道者,将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视为己任而不遗余力。然而,最能够体现他历史的使命感,还是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回顾他的创作经历,纵观他的艺术作品,无论是古代题材、近代题材还是现代题材,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历史事件,即便是神话传说,他总能够赋予其新的思考和内涵,使作品具有了新的艺术生命。

《风筝紫气图》150×180cm

在题材的选择上,他虽然也关注那些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伟人和事件,但他更乐于表现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氛围。如他早期的《风筝紫气图》、《击鞠图》等,通过古人放风筝和击鞠等场景的展现,使我们感受到了更广袤、更形象的社会背境。须知,做这样的选择,是需要以深厚的史学涵养和扎实的艺术基本功为支撑的,游弋在史海的张春新,凭着他对历史的领悟促成了他的艺术实践。

勤于笔耕的张春新创作了一大批表现古人诗意的作品,如《霜月高》、《月撩云涌神飞扬》、《金弦曲曲念须眉》、《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四条屏《春夏秋冬》和《丽人行》等,在这些作品中,他充分调动了自己的史学积累、美学修养和艺术想象力,呈现给我们的既是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纯美世界,更是一段段洋溢着人文风貌的历史篇章。

《出夔门》187×187cm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张春新善于表现的近代历史题材中,他很早就突破了肖像似的创作模式,即便是涉及到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也很少将其固定于某一具体历史事件之内,而是将其融入到时代大背景的洪流之中,使之在有限的空间里其精神内涵得以无限放大,从而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厚度和广度。在创作手法上,他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神似大于形似”的艺术规律,敢于对“伟人”作变形处理,使作品更富神韵和耐人寻味。如表现红军长征题材的《四渡赤水》,表现邓小平早年赴法勤工俭学的《出夔门》,表现周恩来、邓颖超等在重庆坚持“八年抗战”的《江上清风》等,均具有如此特点。

《江上清风》200cm×200cm 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尤其是他构思和创作了近2年的《川军出川》,更是体现了一位人文学者的情怀和艺术家的良知,让我们看到了他在艺术上的新突破。在创新立意上,他是第一位正面表现“川军出川”的画家,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体现了他对历史的尊重和正义的崇敬。为了达到“找回历史”的逼真效果,在色彩基调的选择上,他采用了棕色的中性调子,使作品像一帧发黄的老照片,以此淡化主观性强化客观性。

《月撩云涌神飞扬》68×140cm

该作品共涉及到了78位人物,从军队官兵到在校学生,从城市居民到乡间农夫,从梨园优伶到寺庙僧尼……囊括了军政界、教育界、文艺界、工商界、宗教界等各个领域,可谓蔚为壮观。在画面结构和布局上,他摒弃了以伟人为中心“众星捧月”式的创作套路,突出了群情激奋、万众一心的群体氛围。在人物的刻画上,他充分发挥了以细节感人的优势,作品中既有妻子送郎、父母别子等常见的感人镜头,亦有战友壮别、师嘱学子、同窗共勉、僧人超度、爱犬相随……等动人场面,连同前方的烽烟炮火、浴血奋战,后方的热切关注、摇旗呐喊……其场面更加恢弘壮观。

《丽人行》200×200cm

张春新多年前就开始孕育该作品,具体构思却是2013年初在台湾讲学期间。在台湾讲学期间他拜访了画坛耄宿李奇茂,聆听了他对创作历史题材的真知灼见,走访了健在的台湾抗战老兵,倾听了他们的动情讲诉,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还同时走访了抗战史专家,频繁进出于海峡两岸的图书馆,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在一系列的前期案头工作准备充分之后才开始动笔,其严谨的创作态度由此可见。

通过张春新的创作的诸多历史题材作品,我们不难看到,博大的历史情怀始终贯穿在张春新的艺术创作中,也正是因为他胸中时时涌动着史海的波涛,才使他的创作能够占据一定的思想高度,并其以深厚的史学涵养和独特的艺术韵致而深得各界好评。

《春·闲林打谱、夏·偷闲图、秋·福星高照、冬·踏梅图》138cm×34cm×4

【始终不渝的美学追求】

张春新既是一位有历史情怀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有美学追求的国画家,史学与美学的并行不悖,使他得以在两个精神世界里肆意穿行,“庭院深深”、“彝寨风情”、“父老乡亲”等充满诗化意象及人文风情的系列作品,较为充分地体现了他美学追求的高度。

张春新有两枚自己非常喜欢的印鉴,一枚是“外形内势”,另一枚是“静进深生”,这是解读张春新美学追求的两把钥匙。如果说“外形内势”能够说明他对于美的认知,而“静进深生”则诠释了他对待学问的态度。

《霜月高》68×140cm

张春新在寻梦的路上受尽周折,年轻时几经波折才考进四川美院国画系获得学习深造的机会,故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并特别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和加强文艺理论的修养。长期浸淫于美术院校学术氛围的张春新,中西合壁的双重教育为他艺术观的形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在熟读我国历代画论之后,尤其崇敬古人“神似大于形似”的论述,如对唐张彦远所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更是悉心领会,特制印“外形内势”以指导自己的创作。他如此解释“静进深生”,“必须时时保持一颗安静的心,排除外界的纷扰,才能进入到理想的创作境地。在创作中,必须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出的人物才鲜活生动,富有灵性。

《庭院清明》68×68cm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来看看他的“庭院深深”系列作品,该系列作品的创作发萌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这一组系列作品里,张春新以他独到的审美眼光和表现形式,使民国女性的优雅和闲趣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在美术界开了先河。张春新爱在“庭院深深”系列作品中使用4个极富国粹意义艺术符号:一是最具中国风的青花瓷,二是中国古庭院的木窗棂,三是象征君子之风的绿梅,四是比喻高洁品格的玉兰。

《梅娘》68×140cm

在表现形式上,他善于通过雅趣和民俗的展示,去营造民国时期的社会氛围,并通过动态、眼神、手势去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使整个画面既有情景交融之和谐,又具灵动传神之美感。如《白露》、《渔火》、《梅娘》、《西楼九月》、《半个月亮爬上来》、《醉月曲》……等一大批优秀作品。仅以《醉月曲》为例,在古风浓郁的木窗前,在摇曳的烛光下,在袅袅的檀香旁,一少女忘情地拉着二胡,那份痴迷与专注,使我们似乎能听到她的琴声,感受到她砰然跳动的春心,对美的崇敬与向往油然而生。

《月渡女儿湖》

如果说“庭院深深”系列能够代表张春新的美学品格,而他的“彝寨风情”系列作品则能够体现他的美学倾向。他在教学中,经常带外出采访,西藏、新疆等边塞疆域留下了他和学生寻美的足迹,“彝寨风情”就是他在外出采风时确立的创作意图。在这组作品中,他把彝族人家的原生态生活上升到了美学的范畴,并通过他们的生存状态和风俗习惯,去反映彝家人独特的气质。作品弥漫着诗化的色彩,流露着质朴的情愫,既唯美又感人,在美学的品格上与“庭院深深”异曲同工。尤其是其代表作《月渡女儿湖》,作品通过精巧的布局、娴熟的线条和墨色的深浅变化,使作品内在的艺术张力得以充分彰显。

《渔火》68×140cm

作品的主角是一位彝家少女,张春新准确地捕捉住了少女羞涩甜蜜的那一瞬间,并让清朗的月光和湖中的倒影与之陪伴。尤其是画面中那疏朗有致的五头水牛,使画面更具彝族风情也更加饱满,而不见丝毫堵塞,其技术和艺术均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正如著名美术评论家林木所说,“张春新在笔墨水纸的性能特点上掌握得也是游刃有余。由于造型已超越准确再现而达灵动自由之境,张春新在运笔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线自身的韵律、节奏与形式意味。我们在其画中可以发现他经常使用或轻快或厚重或顿断或飘逸的各种意味的复杂线型去表达不同甚至是同样的女性形象。”(2007年《美术观察》9期)

《大山深处》又名《父老乡亲》204×138cm 2016年

张春新同时还是一位有土地情结的画家,对生养他的故乡四川叙永,对培育他的第二故乡山城重庆,始终怀有热烈而真挚的情感,他很早就开始了“父老乡亲”系列作品的创作,迄今已有近30年。

在这组系列作品中,国画的“趣”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国画艺术一直讲究“神、情、意、趣”,笔墨传达情趣也是中国画独立于世界画坛重要因素。善于发掘和表现地方风土人情的张春新,在他熟悉和喜欢的这方土地里,他以中国画的“墨趣”去呈现乡民们诙谐幽默的生活状态,使“笔墨传达情趣”的国画精神在他的笔下得以践行。

《爷孙戏酒》68cm×68cm

他的笔下既有大山深处的老农壮汉,也有田间地头的村妇小孩,他总是怀着炽热的情感去歌颂巴山蜀水这片多情的土地和勤劳的乡民。为了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他从细节入手,用感人的细节去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为了使人物更加鲜活生动,他从人物的对应关系着墨,让画中的人物形成呼应互动,达到呼之欲出的效果。如作品《爷孙戏酒》,画面中的爷爷一口气干下一碗酒,其酣畅之情溢于言表,而调皮的孙女却捂住酒瓶,不许爷爷再喝,整个画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其“幽默讥诮”的画风也跃然纸上。“幽默讥诮”的画风也一直贯穿着他的“父老乡亲”系列作品,这组系列作品也是这位故乡赤子献给土地的深情颂歌。

《半个月亮爬上来》68×68cm

在史的海洋徜徉,在三尺讲坛传播,在美的河流寻梦,是张春新迄今为止的生命状态,通过他艺术世界的赏析,我们看到了一位人文学者的良知,一位美术教育家的责任,一位国画家的追求。我国著名中国美术史论家、艺术评论家郎绍君认为,他是用心在“与生命交谈,与宇宙对话。”窃以为,这是对张春新最客观也最确切的评价。

《醉月曲》68cm×68cm

作者简介:

赖永勤,国家一级文学编辑,全国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专家组成员。

创作了电视、广播作品以及电视广播理论文章百余部(篇)。其中,应中宣部、中央电视台邀请,在大型系列节目《爱我中华》、《中国家庭》担任撰稿和编导,创作了《刘伯承》、《聂荣臻》、《赵世炎》、《根》等数部纪录片。独立执导撰稿的三集纪录片《江上风清》,于2007年获西班牙马拉加国际电视纪录片节特别成就奖(亚洲唯一入选并获奖)。独立执导撰稿的纪录片《丹青绘出川剧魂》,获中国第六届兰花杯一等奖和最佳音乐音响奖。创作的广播小说《卢记药号》和广播散文《难忘乌江》,连续两届获中国广播文艺奖(国家级政府一等奖)。另在《当代电视》《西部电视》发表理论及评论文章30余篇,于2009年,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授予全国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

中传云媒(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首席编剧。

《白露》68×68c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共分 1 页    

  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任何评论

评论呢称:
 评论内容:
     
相关新闻      
  特定历史故事融入主题影视城文化生产的意义和路径探析 [ 2024/10/25 ]
  指挥家曹鹏从艺80载:音乐要为社会服务 [ 2024/4/3 ]
  儿童绘本怎可“儿童不宜” [ 2024/3/21 ]
  让艺术成为“大语言” [ 2024/3/21 ]
  “数字戏曲”焕发传承传播新活力 [ 2024/3/2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育人工作的路径探索 [ 2024/3/5 ]
文艺评论       
乔岗
席雯
罗宁
高建群
巩志明
张瑜
最新资讯        
华为阅读独家上线《常变与长青》:...
创新·艺术·扬国威:行风伟业集团...
2024大模型赋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
中国文化书院40周年纪念封首发式暨...
一朵花,开在人与自然的对视中 | 20...
关于聘任韩浩然、曹志发等同志中国...
看音乐剧,“人大于戏”?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
名家推介 查看更多      
王永健
莫言
苏长陆
杨勇
王涛
李玉田
网站首页  |  商务合作  |  加入收藏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找回密码  |  人才招聘  |  人才策略  |  返回顶部
 
文化研究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画院动态
艺术领域
政策法规
 
名家荟萃
名家推介
名家专访
名家作品
 
文化战略
文化资源
非遗文化
文化活动
文化刊物
 
书画收藏
文化超市
文化视频
文化时评
传统文化
文化赛事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中国文化研究网  中国文化研究网  2010-2024  版权所有  禁止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制
ICP备案号:京ICP备05015561号-1   联系电话(TEL):64813409/64813408   地址(ADD):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