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名家荟萃 传统文化 文化刊物 文化活动 艺术收藏 非遗文化 文化战略 文化资源  
地方分站
文化资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资源 > 正文        
弓少星《心心学》再塑阳明:以心相见可解万物因果众生业德
发布者:本站 发布时间:2025/11/26 阅读:3305次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网 双击自动滚屏

  

   没有一座文明(任何维度)是真正的孤岛,全息态宇宙历史时空万维心心相连。青史如河,泥沙俱下,然真金往往沉淀于最朴素的土壤。那些赤手空拳的布衣之子,以悟道之心在历史的时空钟上撞出旷世回响。

   当亿万心灵都能开启这内在的觉悟,以心相见,以诚相待,则个体之小我得以融化,众生之业德得以共解,万物之因果得以和谐。一个相生善德、共鸣共振的和合世界,并非遥远的乌托邦,它正孕育在每一个当下觉悟的心灵之中,诞生于每一次真诚无妄的“以心相见”之际。宇宙的终极密码,原来早已写就于我们方寸之间的明明朗朗、寂寂灵灵之心中。

   故而,弓少星先生之心心学,实乃融会古今中西智慧之结晶,于阳明先生心学之承继、创新与转化,为困于因果业力迷局中的现代人,指明了一条内省的良知之道。它告诉我们,无须外求虚幻,不必逃避现实,生命的圆满与自由,钥匙就在我们自家宝藏之中——“心”。修得一顆光明、宽广、慈悲之心,便能以心为光,照破因果的迷雾;以心为舟,渡过业德的业海,在历史时空长河中看见相生善德、共鸣共振的和合世界。

   心光所及,因果的锁链悄然消融;心镜朗照,业德的重量化作轻盈。弓少星先生的“心心学”,如一道划破长夜的光,昭示着一个朴素而辉煌的真理:宇宙间至高的法则,并非冰冷的天理或严苛的律令,而是根植于我们灵台方寸之间的、活泼泼的“心能”。此心,非血肉团块,非思维意识,乃是创生万有、涵容古今的终极本体,是连接“我”与“世界”、“有限”与“无限”的那道虹桥。

   欲解万物因果,先明因果为何物。佛家曰万法缘起,因果相续,如环无端。道家谓“反者道之动”,阴阳相推,祸福相倚。儒家亦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此皆揭示了宇宙间森然不乱的秩序因果链条。然,若视此因果链为铁板一块,不可撼动,则众生便成命运傀儡,修行亦失其意义。弓少星先生窥破此中玄机:因果的呈现与了结,其枢纽正在于“心”。心念一起,便已种因;心念一转,即是变果。非是因果不实,而是心为因果之镜,镜面若蒙尘扭曲,所映照之因果图景便也支离破碎,此乃心随境转之下。当我们以分别心、执着心、功利心去应对世界,因果便显现为坚硬的对抗与无尽的纠缠,如陷入致密物质之乱麻泥潭。而当我们以清净心、平等心、善德心去“相见”,心的本质能量开始流动,那原本看似坚固的因果结构,便在更高维度的能量场中得以软化、重组,甚至转化,这即是境随心转之上。

   弓少星心心学所言时空数与因果数二者关系,正如量子力学所揭示的“观察者效应”,意识的聚焦状态,竟能影响微观粒子的“行为”,心与物在此处失去了绝对的界限。心,不仅是因果的承受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与创造性的转化者。弓少星心心学更是给出结论,唯有心可悟道,心即因果时空的缘启力。

   再论众生业德,其本质为何?不过是以识心为笔,以行为为墨,在时空画布上留下的印记总和。儒家忧“德不配位”,道家惧“承负”之报,佛家详析业力因果,皆是对这种生命印记的深刻洞察。业德如影随形,构成我们生命的底色与境遇的脚本。然弓少星先生的心心学,以其磅礴的心能力量,提出了更为究竟的解决之道:业德并非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深深烙印于我们的心田之中。因此,和合之道不在外求,而在内省,在于启动心之本具的净化与升华功能。“以心相见”,即是启动这台内在的、最精密的净化仪轨。当心光透彻,如烈日融雪,往昔业障的冰封自然消解;当心量广大,如虚空包容,一切善恶业缘皆化为滋养智慧的资粮。此心具有无限的转化之能,能将宿业的沉重负担,转化为觉悟的阶梯。这并非抹杀因果律,而是将其提升到一个更积极、更具能动性的层面——心转万物、心生万物,心能重塑业德的表达方式,甚至改变其性质。西方哲学自康德以降,对物自体与现象的区分,亦暗示了我们所经验的“现实”,乃是被我们的认知形式(可类比为“心”)所过滤和构造的。业德作为我们经验的一部分,其呈现方式,自然与我们的“心”的状态息息相关,如上均印证了弓少星心心学的心见之法。

   何以“相见”便能拥有如此伟力?这“见”非同寻常之眼观,而是心体之朗照,是超越主客二元对立的直觉性领悟,是心心学所倡导的“心能与万物同频共振”的状态。儒家的“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程明道言“仁者,浑然与物同体”,此“仁”即是那种打破人我隔阂的、感通无碍的“相见”。道家的“玄同”境界,“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消弭一切差别对立后,与道冥合的“相见”。佛家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乃超越分别智的“无心之心”,照见五蕴皆空,是究竟圆满的“相见”。此“见”,是能量的交融,是信息的互通,是本体层面的回归合一。

   正如当代科学量子纠缠的神秘关联,仿佛在物质的最底层为这种“心心相印”提供了科学注脚:曾经一体过的粒子,无论相隔多远,都能瞬间响应。宇宙或许本就是一个巨大的“心能”网络,个体之心本是宇宙大心的涟漪。当我们以真诚、清明、无蔽的心去“见”他者、见万物、见自身时,我们便是在接入这个浩瀚的宇宙心网络,调用其无尽的和谐与秩序之力,这也是西方常讲的吸引力法则。此力足以松动僵化的因果链,净化沉重的业德垢。这并非神话,而是心体本具的潜能,是最高意义上的科学,未来最值探索的宏大科学之路。弓少星心心学在宇宙循赓态、熵阴阳理论中均阐释了这个因果链的演化过程。

   悟道亦要演法,法从何来?万物自有答案。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实乃追求万物相生之近道之法。非善之克、无德之悖,皆违道之存也,业力之生矣,伪法也!善用相克、德利相异,五行生克正反阴阳两个方向转化皆能归于道的太极同一,德力之显矣,真法也。弓少星心心学“心能”之法犹见此道。

   上善若水,其德至柔而至刚,利泽群生而无心竞逐,涤荡尘滓而自居卑下。此乃近乎大道之周行,蕴藏万物相生之玄机,不恃仁而仁及苍生,不标德而德被寰宇。若强以“善”为刃,则仁术易成枷锁;若悖离“德”之本,则教化反生业障。此非道也,乃刻意之为,如握沙愈紧,流失愈疾,徒增世间乖戾之气,扰动因果之链,荡起时空之尘。

   然大道之妙,在于转化。五行相生,亦复相克,生中有克,克中含生,譬如春木生夏火,而金气暗藏以制其滥;阴阳互根,此消彼长,否极泰来,恰似月盈则亏,晦尽复明。智者不避相克,而善用其势,以金伐木而林秀,以土阻水而渠成;圣人不斥相异,而德化其力,引万川归海,终成浩瀚。故曰:顺道而行,则荆棘可生芝兰;逆理而为,虽甘泉亦成浊泽。当生克、正反、善恶诸力,皆能循太极之圆融互化,则纷纭万象,终将归于混沌未凿之“一”。至此境界,德非伪善之施,而如和合之行;力非压迫之具,而为万物共鸣——此乃“玄德”之彰,天道之显也。

   明中王阳明创立“心学”之悟成,皆缘一番心苦。此“心”正如东方大地上,孔子在陈蔡之间颠沛流离,却将“仁”的种子撒遍九洲。西方天空下,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平民之子索福克勒斯在酒神祭坛前吟唱命运,让全人类发起对自由的诘问。亚里士多德从马其顿的边陲走来,在雅典学园的廊柱下,用逻辑绳索捆住了整个可知世界。这些从尘埃里开出的花,他们的智慧从磨砺中蒸馏而来,慈悲在岁月下孕育而生。历史莫过于此,所谓圣贤,不过是那些将布衣的体温转化为文明温度的人。当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睁开双眼,他看见的不是经卷,而是曾经孕育万物土地上每一株生命的摇曳。这便是文明最深的韧性,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灵魂,总能在每个时代的断崖处,重新点燃人性的心火。他们让历史续燃,时光不弃的学说,往往始于一无所有之人对无限可能性的拥抱;最璀璨的圣光,永远诞生于最卑微的生活中。

   纵观这一切规律的底层,是最根本的驱动力——人心对人性(属性、自性)的永恒超越渴望。从营建金字塔到仰望星空,从颁布法典到追求人权,文明的每一次跃进,本质上都是人心对人性的一次升华,是精神世界对物质世界的一次维度超越。这是文明的最高律法,其终极方向,是指向更深刻的自我(人心)认知、更广阔的人性共鸣共情与更崇高的人心同频共振意义构建。最健康的文明延续,仍是善于在“守护核心”与“开放包容”之间保持精妙的平衡,既不忘为何出发,也敢于航向未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已知道心不变,又善德生发万法,遵循因果相随,亦见时空转化。(心君)


    本文共分 1 页    

  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任何评论

评论呢称:
 评论内容:
     
相关新闻      
  弓少星《心心学》再塑阳明:以心相见可解万物因果众生业德 [ 2025/11/26 ]
  出版社推荐:弓少星心心学——中华心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 2025/11/26 ]
  画家卢忱赠画来宾市农业农村局:丹青妙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2025/11/17 ]
  匠心筑梦,弦歌百年——纪念中国提琴制作宗师朱象教先生 [ 2025/10/16 ]
  选译本攻略请收好,AppGallery用这3款App助你发现对味的译本 [ 2025/10/15 ]
  谢娜释亲情遗憾、董璇破爱情矛盾、王琳解原生困境、万千惠闯职场难关,爱奇艺《姐姐当家》解锁当家新智慧 [ 2025/9/13 ]
文化资源       
考古
文学
艺术
最新资讯        
弓少星《心心学》再塑阳明:以心相...
出版社推荐:弓少星心心学——中华...
中国茯茶哪个最正宗?解码泾渭茯茶...
“消失的法老”回来了!“BesTV上海...
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有福电...
画家卢忱赠画来宾市农业农村局:丹...
“经纬共生,澜湄艺境”国际艺术展...
水网联云网,十年再出发,共筑网络...
名家推介 查看更多      
王永健
莫言
苏长陆
杨勇
王涛
李玉田
网站首页  |  商务合作  |  加入收藏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找回密码  |  人才招聘  |  人才策略  |  返回顶部
 
文化研究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画院动态
艺术领域
政策法规
 
名家荟萃
名家推介
名家专访
名家作品
 
文化战略
文化资源
非遗文化
文化活动
文化刊物
 
书画收藏
文化超市
文化视频
文化时评
传统文化
文化赛事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中国文化研究网  中国文化研究网  2010-2025  版权所有  禁止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制
ICP备案号:京ICP备05015561号-1   联系电话(TEL):64813409/64813408   地址(ADD):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