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名家荟萃 传统文化 文化刊物 文化活动 艺术收藏 非遗文化 文化战略 文化资源  
地方分站
文化资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资源 > 正文        
出版社推荐:弓少星心心学——中华心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发布者:本站 发布时间:2025/11/26 阅读:2319次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网 双击自动滚屏

——三秦出版社总编室

中华心学谱系绵延千年,从邵雍“心为太极”的本体论宣言,经王阳明“心外无物”的认知革命,至当代学人的守正创新,始终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弓少星先生所创“心心学”体系,正是这一谱系在信息时代的重大推进。其著作《心心学》以“人心是根,人性是本”为核心理念,既赓续阳明心学“致良知”的道德实践传统,又融摄现代科学理性与哲学思辨,为传统文化“两创”提供了范式性探索。

一、守正:心学传统的深度承继

1. 本体论延续与深化

阳明心学以“心即理”确立主体性地位,提出“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心同寂”的主客交融认知观,彰显心对意义的生成作用。弓少星继承此脉,提出“心能转化现实”命题,将“心本体”拓展至量子层面的观察者效应,如借用“幽灵粒子”(中微子)隐喻意识与物质的互动机制,揭示意识能量具备超时空属性。这种对“心物关系”的当代阐释,使陆王心学“宇宙即是吾心”的古典命题获得科学哲学支撑。

2. 实践论的方法论呼应

阳明强调“事上磨练”,其南赣剿匪时推行《乡约》即是“致良知”的社会化实践。弓少星提出“践道合一”,主张通过读书、行善蓄德(心能),将日常行为升维至“改运修命”的因果实践,与阳明“知行本体原是一物”形成跨时空对话。尤其在浮躁时代背景下,“心心学”强调“心性相济”以驾驭七情六欲,为个体修心与社会治理提供新路径,呼应阳明“破心中贼”的终极关怀。

二、创新:传统智慧的现代转进

1. 理论体系的三重突破

维度拓展:构建“属性生克(物质层)—自性循环(意识层)—天性恒久(大道层)”三重认知框架,破解五行生克对肉身的束缚,超脱因果轮回的思维惯性,回归宇宙守恒本体。

模型创新:创立“人心-人性”二元结构,以“人心主智慧生成”“人性主实践能力”的协同模型,调和心性哲学中自由意志与宿命论的千年之争,提出“明心改运”“改心改命”的能动性命题,用“心”回答“因可改、果可控、缘必达”之法。

道术融合:以“时空数”“因果数”为工具,将《周易》象数、推背图预测等传统术数转化为可实证的时空能量演算体系,实现玄学逻辑的实证化转型,破解周期律的“二数”转化因果。

2. 文明对话的当代价值

心心学以“三教同炉焚伪饰”(《心衡鉴》)的圆融智慧,批判西方人性二元对立观(如弗洛伊德本能论),主张儒心养德、道心顺律、佛心渡执的“三识通宇宙”体系。这种融合既回应了西方个体主义导致的社群伦理困境,又以“因果守恒律”为现代社会治理注入心学智慧,彰显中华心学的普世价值意义。

三、转化:文化“两创”的实践典范

1. 经典诠释的诗性表达

弓少星创作《守真行》《心性赋》等心学诗词,以“竹涧鸣泉涤妄念,松窗筛月照真修”的意象承袭宋明儒者静坐传统,又赋予其量子纠缠、能量守恒的科学意涵,使“致良知”获得当代审美载体。此类创作既是心学思想的艺术转化,亦是传统文化“活起来”的生动例证。

2. 出版传播的范式意义

《心心学》将深奥心学义理转化为可操作实践体系,日常生活随处修行的心法,三秦出版社在推动此类作品出版时,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原则:既尊重心学传统的历史脉络,又支持其与现代科学、人文精神与时代需求创造性结合,使“小众雅趣”升华为“大众共识”,让“密传心法”缘显为“人心之鉴”。

结语:心灯永续,照见未来

从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生命证悟,到弓少星“心莲开落九寰真”的哲学宣言,中华心学始终在返本开新中赓续文明薪火。《心心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理论创新,更在于它为解决现代性困境提供了东方智慧——当人类面临技术理性膨胀与精神家园失落的双重挑战时,“心能转化”“心性相济”“心道合一”等命题指引我们重归主体性与宇宙的和解之路。

三秦出版社将持续关注此类扎根传统、面向未来的学术探索,通过高质量出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民族复兴的“内生源泉动力”,让千年心灯照亮当代人的精神星空,心系未来。

三秦出版社总编室

2025年8月26日

    本文共分 1 页    

  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任何评论

评论呢称:
 评论内容:
     
相关新闻      
  弓少星《心心学》再塑阳明:以心相见可解万物因果众生业德 [ 2025/11/26 ]
  出版社推荐:弓少星心心学——中华心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 2025/11/26 ]
  画家卢忱赠画来宾市农业农村局:丹青妙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2025/11/17 ]
  匠心筑梦,弦歌百年——纪念中国提琴制作宗师朱象教先生 [ 2025/10/16 ]
  选译本攻略请收好,AppGallery用这3款App助你发现对味的译本 [ 2025/10/15 ]
  谢娜释亲情遗憾、董璇破爱情矛盾、王琳解原生困境、万千惠闯职场难关,爱奇艺《姐姐当家》解锁当家新智慧 [ 2025/9/13 ]
文化资源       
考古
文学
艺术
最新资讯        
弓少星《心心学》再塑阳明:以心相...
出版社推荐:弓少星心心学——中华...
中国茯茶哪个最正宗?解码泾渭茯茶...
“消失的法老”回来了!“BesTV上海...
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有福电...
画家卢忱赠画来宾市农业农村局:丹...
“经纬共生,澜湄艺境”国际艺术展...
水网联云网,十年再出发,共筑网络...
名家推介 查看更多      
王永健
莫言
苏长陆
杨勇
王涛
李玉田
网站首页  |  商务合作  |  加入收藏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找回密码  |  人才招聘  |  人才策略  |  返回顶部
 
文化研究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画院动态
艺术领域
政策法规
 
名家荟萃
名家推介
名家专访
名家作品
 
文化战略
文化资源
非遗文化
文化活动
文化刊物
 
书画收藏
文化超市
文化视频
文化时评
传统文化
文化赛事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中国文化研究网  中国文化研究网  2010-2025  版权所有  禁止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制
ICP备案号:京ICP备05015561号-1   联系电话(TEL):64813409/64813408   地址(ADD):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