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名家荟萃 传统文化 文化刊物 文化活动 艺术收藏 非遗文化 文化战略 文化资源  
地方分站
文化资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资源 > 正文        
纪录片《跨越时空的北京中轴线》播出 讲述中华文明故事
发布者:本站 发布时间:2024/10/24 阅读:3360次 来源:宿迁网 双击自动滚屏

为向世界讲好北京中轴线故事,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外文局、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解读中国工作室、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出品纪录片《跨越时空的北京中轴线》(26分钟×3集)。

该纪录片由新加坡IFA MEDIA制作公司承制,英国导演多米尼克·杨(Dominic Young)与中国导演吴琦联合执导,于10月21日起,每天1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栏目播出,还将通过学习强国平台、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陆续播出。10月23日12时起,三集系列片在腾讯视频、腾讯新闻全站播出。

纪录片《跨越时空的北京中轴线》海报

纪录片以北京中轴线750多年的形成演变过程为脉,探寻中轴线背后所蕴含的“中”“和”哲学思想和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念,如何在北京城市规划布局和市民生活中体现出来。

纪录片参照“点—线—面”的空间逻辑,分别以“中”“轴”“线”为主题,解析北京中轴线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规划理念和文化价值。每集以文化人物作为串联者,通过串联人物的好奇心与思考,与观众一起探索北京中轴线。

关键词:中的起源

第一集围绕“中”这个文化关键词,从中国现存最早的巨幅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切入,追问“中央之国”的“中”的起源。

“中”作为北京中轴线最核心的理念,也体现在元大都的规划设计中。位于城市中心位置的钟鼓楼,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观象授时的重视。这与上古时代中国的天文学传统和中原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从甲骨文的“中”字出发,摄制组跟随专家的脚步追溯探析“中”如何从宇宙观、地理观,认知内化为中国人的伦理秩序和思维方式,又再度外化成空间秩序,指导城市与建筑的规划和营建逻辑,进而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轨迹。

格律诗:城市的秩序之美

在北京城中心,有一条从钟鼓楼到永定门,纵贯老城南北,长达7.8公里的中轴线。它肇始于元,距今750余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作为一种秩序逻辑引领北京城的文脉生长,就像依循格律而构建音韵的古诗。在第二集中,摄制组与设计师吴桐和腾讯数字文化实验室项目组携手,从展览和数字化的角度,共同探寻中轴线给北京城市规划设计带来的秩序之美。

其中,腾讯制作的沉浸式体验产品“数字中轴·小宇宙”,为全球用户提供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古都景观沉浸式数字体验,让北京中轴线焕活新生。用户可以使用智能手机,通过微信小程序访问“数字中轴·小宇宙”,在虚拟角色的引导下身临其境地自由探索北京地标。“数字中轴·小宇宙”以3D形式复现了北京中轴线上的历史建筑,逼真的细节令人叹为观止。用户还可以“穿越”历史,游览目前已经损坏或现实中已不复存在的场景。

在这一集中,摄制组追溯中轴线作为“华夏型都城制度”的源远流长。探寻中轴线从《周礼· 考工记》中最初的规划理念,到曹魏邺城的都城中轴线雏形,发展至唐长安城逐步完善,进而影响日本奈良时代的都城营建,最终在北京中轴线集历朝历代之大成的历程。

锦绣文:城市的精神品格

750多年来,北京中轴线作为统领城市建设的基准线,让北京城于建城之始就在整体思维的规划引领下经纬交织,棋盘式的街道和四合院构成的城市肌理,一直生长至今。其内在的价值观也在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汇聚成北京城古老而青春的时代风貌。

“云上中轴”小程序还为“数字打更人”志愿者项目提供了平台。自2023年12月启动以来,“数字打更人”不断探索以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模式。普通大众可以使用小程序,通过“随手扫码、随手拍”的方式拍摄古迹风化或损坏的情况,并上传巡检报告。公众的参与让保护中轴线这类大型文化遗产更加容易。

随着北京城市发展,中轴线也不断延伸。摄制组分别跟随从小生活在钟楼旁,每天沿着中轴线向南去大兴机场上班的崔程皓,以及在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旁创办“自然圈”的自然摄影师赵超,看他们如何用自己的日常见证这座和谐、开放的城市,不断面向未来生长。

在第三集中,摄制组与观众一起阅读北京这篇“锦绣文”,领略这座城市延续传统、面向未来的包容与开放,和谐与共生,和她与时俱进的城市文化和精神品格。

    本文共分 1 页    

  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任何评论

评论呢称:
 评论内容:
     
相关新闻      
  刘宇一教授作品:历史、艺术、文化、经济价值并蓄的收藏瑰宝 [ 2024/10/29 ]
  纪录片《跨越时空的北京中轴线》播出 讲述中华文明故事 [ 2024/10/24 ]
  特色鲜明 玉树藏文化的深厚意蕴与独特魅力 [ 2024/10/8 ]
  春风化雨 —— 致敬我心中永恒的灯塔 [ 2024/9/2 ]
  “周日制服”诞生85周年, 运动不止竞技 [ 2024/7/5 ]
  TCL未来创意家大赛收官,赋能年轻人迎接创意未来 [ 2024/7/3 ]
文化资源       
考古
文学
艺术
最新资讯        
华为阅读独家上线《常变与长青》:...
创新·艺术·扬国威:行风伟业集团...
2024大模型赋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
中国文化书院40周年纪念封首发式暨...
一朵花,开在人与自然的对视中 | 20...
关于聘任韩浩然、曹志发等同志中国...
看音乐剧,“人大于戏”?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
名家推介 查看更多      
王永健
莫言
苏长陆
杨勇
王涛
李玉田
网站首页  |  商务合作  |  加入收藏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找回密码  |  人才招聘  |  人才策略  |  返回顶部
 
文化研究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画院动态
艺术领域
政策法规
 
名家荟萃
名家推介
名家专访
名家作品
 
文化战略
文化资源
非遗文化
文化活动
文化刊物
 
书画收藏
文化超市
文化视频
文化时评
传统文化
文化赛事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中国文化研究网  中国文化研究网  2010-2024  版权所有  禁止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制
ICP备案号:京ICP备05015561号-1   联系电话(TEL):64813409/64813408   地址(ADD):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