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四川记者 付远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在四川,乡村文旅融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离不开对资源的深挖、细研、活用。
身穿民族服饰、妆容精致、体验旅拍的年轻人随处可见,悠然品茶的游客坐满了精品乡村院坝,拿着风筝的孩子们在花海中奔跑……近日,一大波“上新”乡村文旅活动在四川各地火热开启,吸引游客走进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近年来,四川乡村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文旅资源成为各地乡村旅游活动的内容支撑和农文旅结合的重要抓手。
“实在不好意思,已经没有房间了。”这是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大石板村山有木兮精品民宿负责人陈笑羽在“五一”期间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
“如果时间退回几年前,这是当地村民无法想象的画面。”据大石板社区妇联相关负责人透露,以前村里不少房屋都是土坯房,基础设施也不完善。2019年,当第一家民宿在大石板村开门迎客时,村民大为不解——村子连年轻人都留不住,吸引外地人来旅游岂不是天方夜谭?
然而,在以陈笑羽为代表的首批民宿经营者看来,大石板村背靠螺髻山,面向邛海,旅游资源丰富,村民大多“只缘身在此山中”并未发觉。2020年,在以民宿主导村域产业的思路下,大石板村围绕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积极探索“三权分置”,因地制宜构建起“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转换”新机制,大力发展精品民宿集群。目前,大石板村共有232户民宿,村里的文化旅游业态也日趋多元,村民在家门口支起了小摊,仅彝族传统服饰旅拍店已就扩展到30多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在四川,乡村文旅融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离不开对资源的深挖、细研、活用。
如今在中国石刻之乡——资阳市安岳县,“石刻里的乡村”口碑日益响亮。“如何让慕名而来的游客深层次认识安岳,乡村旅游成为重要抓手。”据安岳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带给游客多维度的体验,安岳县分别依托卧佛院景区、圆觉洞景区、毗卢洞、华严洞等景点,构建了八妙卧佛旅游区、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安柠石光”巴蜀文化体验区等带状串联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
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四川各地通过实施“田园变公园、乡村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等方式,既引来了游客,还为广大农村群众找到致富增收的新路径。
今年春节期间,位于华蓥市禄市镇月亮坡村的蜜梨之心风情园每天都能接待近500名各地游客。“大家的农产品有了更好的销路,还能在风情园找到工作。”广安天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风情园务工人员已有50多名,大多是本地人。随着乡村群众从事旅游业态的热情愈发高涨,华蓥市目前已有家庭农场10个、农家乐26家、乡村旅游特色业态12个,发展农民专合组织168个,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市”,农民发展乡村旅游人均增收2072元。
位于内江市东兴区新华社区的黄泥嘴大院,自2023年4月启动修缮工作以来已摇身变为精品特色小院。“院坝宽敞了,庭院整洁了,郁郁葱葱的花坛菜园让人赏心悦目!”大院风貌的改善,让当地居民郑邦杨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由于常年在外务工,郑邦杨家的闲置农房成了香饽饽:专业团队设计改造的农家乐,可为游客提供吃饭、喝茶、休闲等服务。据悉,按照流转协议,郑邦杨每年能获得2万余元的租金收入。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固有的乡村发展思路,真正从乡村本位出发,探索出一条乡村崛起的可持续路径。”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于2022年12月印发的《四川省乡村旅游提升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四川将经过4年努力,建设成为独具四川特色的全国知名乡村度假旅游目的地。截至2024年上半年,四川省有乡村旅游景点1452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5个,天府旅游名村90个,上百万名群众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