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正在不断焕发出旺盛蓬勃的生命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具活力,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我们可以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的过程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一是展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从“五千年文明看良渚,八千年起源看贾湖”到殷墟、三星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先秦诸子到汉唐气象、宋明风韵……中华文脉浩浩奔涌,滋养泱泱华夏,为中华儿女坚定文化自信筑就坚实基础。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日益走进人们心中,文化自信在亿万人民心中不断升腾。
二是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中华文明能够历经5000多年历史变迁始终保持生机活力,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的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在成都博物馆,一组西汉“提花织机模型”令人惊叹,2000多年前的先进织锦技术,携着流光溢彩的蜀锦,“穿越”时光,款款而来;在河南南阳温凉河畔,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医圣祠树木葱茏,见证着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的中医药的发展,铭刻着人类与自然疾病作斗争的历史……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三是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统一的中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载体,凝聚着万众一心的伟力。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新疆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到陕西出土的唐代“三彩载乐骆驼俑”……历史充分证明,兼容并蓄的中华文明,铸就了追求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同样可以深入感受到其内在精神。如2023年冬季以来,全国各省市文旅部门以活泼有趣的宣传语勾连起不同地域同胞之间的亲近感,南方游客“勇闯”冰雪之城哈尔滨成为现象级的文旅热点事件。在如火如荼的文旅热潮中,生动地展示着国人互动、团结、友爱的内在力量。
四是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多元文化汇聚,包容四海、兼纳百川,在新时代愈发焕发蓬勃生机与活力。在北京西单商圈,人们可以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脉络,体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在敦煌莫高窟,人们可以看到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一面面精美绝伦的壁画,历经千年岁月沧桑,见证着多元文化的交汇融合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在古丝绸之路,人们可以体会到,这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中华文脉、中华文明以开放包容的胸怀绵延繁盛、历久弥新。
五是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2100多年前,汉代使者张骞“凿空之旅”出使西域,用“驼队和善意”写下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篇章;600多年前,明朝官员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用“宝船和友谊”留下中外和平友好的佳话……历史上,中国长期繁荣强盛,却从未侵略他国。如今,人们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活动、文化展览等方式,增进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可以从奥运会、冬奥会场馆等场所,感受文化多元性和和平共处的理念……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
放眼当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做的事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举例,只略谈对历史文化的活化利用。对历史文化的活化利用,要坚持以用促保,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市和乡村的特色标识和公众的时代记忆,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永续传承。我们可以在对城市和乡村历史文化遗产有效利用过程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一是延续城市文脉。城市文脉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发挥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一座古城的空间形态与文化血脉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中国拥有多座历史悠久的古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北京、南京、西安、洛阳等历史文化老城持续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如北京依托老城胡同街巷打造精品文化探访线路等举措,开发了由点及面的文旅新体验,在文旅发展中实现对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传承,凸显着全国文化中心古城保护的示范引领力量。
二是守护农耕文明。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在农耕文化中,产生了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在农业生活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乡土民俗、民间艺术等文化遗产和以村规民约为代表的自治传统;在农民的世代聚居中,发展出耕读传家、守望相助的家庭伦理和道德品质……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新的魅力和风采,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文旅融合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度认知、挖掘与传承,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与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密切相关。我们要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思路,将历史文化遗产、乡土文化资源、人文社会风尚等转化为文旅服务和文创产品,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文旅融合中焕发生机。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