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名家荟萃 传统文化 文化刊物 文化活动 艺术收藏 非遗文化 文化战略 文化资源  
地方分站
文艺评论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评论 > 正文        
中国古诗词不宜用西方乐理谱曲
发布者:谭繁鑫 发布时间:2022/11/24 阅读:3113次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双击自动滚屏

印欧语系各语言都以多音节词为主,多音节词都有单词重音,其句子也有比较固定的句子重音,比如英语,实词通常需要重读,虚词通常要轻读。与此相对应,西洋音乐中“节拍”里“拍”分“强拍”和“弱拍”,强弱拍的律动很好地对应了印欧语系各语言重音和轻音的律动。

汉语各方言都存在声调,其中“带腔的音”属于音高的变化,很多方言还有入声字,又含有音长的变化。所以汉语律动的特点是平仄,而不是强弱。比如《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先生是湖南省长沙县人,作词时就用了当地方言声调,把“愿”“做”“隶”“到”“最”等去声字唱成高平调,把“民族”中的“民”、“时候”中的“时”、“前进”中的“前”的调唱得相对较低,是因为当地方言去声属于高平调,阳平属于低升调,这些唱法都符合当地方言平仄特点。与此相对应,中国乐理的“板眼”并不等同于“节拍”的强弱,并且在音高是否变化、“拍值”是否固定方面都和西方乐理有区别。

中国古诗词反映了汉语的平仄韵律之美。近年来,“国风国潮”走红,用西方乐理给中国古诗词配乐的现象也多了起来,但强弱节奏与平仄韵律毕竟不搭,只有回归中国乐理,中国古诗词平仄韵律之美才能更好表达。

    本文共分 1 页    

  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任何评论

评论呢称:
 评论内容:
     
相关新闻      
  东方观象穷理的元气论与西方析物言理的原子论 [ 2023/3/30 ]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 2023/3/17 ]
  封神演义之谜 [ 2023/3/17 ]
  试论中国传统陶瓷窑炉的现代文化价值 [ 2023/3/16 ]
  道 貌 岸 然 [ 2023/3/16 ]
  当好“文化使节”,擦亮“文化名片” [ 2023/3/16 ]
文艺评论       
乔岗
席雯
罗宁
高建群
巩志明
张瑜
最新资讯        
【大乾门国学堂】在易学界被誉为“...
东方观象穷理的元气论与西方析物言...
卜易宝APP:助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
赓续厚植——欧亚达集团创新文化融...
京剧《燕翼堂》精彩亮相“新时代舞...
李白故里文化旅游节开幕,数字科技...
2022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报告...
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举办
名家推介 查看更多      
王永健
莫言
苏长陆
杨勇
王涛
李玉田
网站首页  |  商务合作  |  加入收藏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找回密码  |  人才招聘  |  人才策略  |  返回顶部
 
文化研究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画院动态
艺术领域
政策法规
 
名家荟萃
名家推介
名家专访
名家作品
 
文化战略
文化资源
非遗文化
文化活动
文化刊物
 
书画收藏
文化超市
文化视频
文化时评
传统文化
文化赛事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中国文化研究网  中国文化研究网  2010-2023  版权所有  禁止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制
ICP备案号:京ICP备05015561号-1   联系电话(TEL):64813409/64813408   地址(ADD):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