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改革开放40年,促进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创作,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已在全国各地火热开展。其中,由北京市特别选出8部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与在京集中示范展演的14部优秀剧目一起,在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上共同打造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北京站)活动,于11月6日在首都剧场拉开帷幕。
北京地区参演的8部作品,以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了北京市现实题材舞台艺术创作的丰富形态,以各自艺术的独特形式唱响新时代。其中,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的京味话剧《小井胡同》,无论是剧目的文学性还是实力派阵容,都足以奠定这部作品的经典地位;中国评剧院创作的评剧《藏地彩虹》,以北京榜样——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内科顾虹医生为原型,展示了新时期的援藏精神,弘扬了民族团结的主题;北京市曲剧团创排的北京曲剧《花落花又开》,通过描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转变为城市居民的心理过程,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北京民族乐团创作的民族管弦乐《燕京八景》,展现了燕京八景的历史风貌、人文和精神内涵;北京交响乐团推出了《拥抱新时代——北京交响乐团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音乐会》;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和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分别献上了关注现代儿童成长的儿童剧《北京童谣》和《芳草心》。
11月21日,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北京站)现实题材创作研讨会在京举办。与会专家、学者以及优秀艺术表演团体代表,就现实题材创作的现状、困境和未来发展趋势各抒己见,深入探讨。本刊特摘录与会嘉宾发言要点,以飨读者。
北京现实题材创作呈多样化发展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演出艺术处处长 郭竹青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各文艺院团积极作为、精心策划,创作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近80部,涵盖话剧、戏曲、歌剧、舞剧、儿童剧、音乐剧等艺术门类。北京市属院团推出了一批主旋律突出的现实题材作品,民营院团更是积极参与现实题材创作,首都文艺舞台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
据分析,北京市的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主要集中在五类:一是聚焦京味文化,挖掘首都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创作推出一批具有浓郁北京特色的作品;二是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取材各行业创业发展故事,推出一批回望历史、讴歌时代发展、展示今昔对比,重点展现改革开放40年建设成就的作品;三是歌颂先进榜样、时代楷模,展现各民族手足相亲、团结奋斗精神,基于各行业代表的先进事迹,创作推出一批反映家国情怀的优秀作品,同时展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火热的援边建设;四是关注当下现实生活,关注基层建设和普通人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创作推出了一批有道德、有温度,饱含当代生活气息的剧目;五是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呼吁保护绿水青山,传递环境保护理念,引导现代人反思生活、尊重生命,创作推出了一批形式新颖、引人深思的剧目。
为推动现实题材创作,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以规划引导为核心,引领前端创作方向,每年召开北京市艺术创作生产工作会议,切实加强对艺术创作的指导和统筹规划,坚持“推出一批、创作一批、规划一批”,既抓眼前,又谋长远。集中优势资源,向重点选题倾斜,重点扶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现实题材,以北京“一核一城三带两区”为主题,展现首都文化内涵,凸显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主题的艺术创作。积极引导各文艺院团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健全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工作机制,引导艺术家和文艺院团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建机制、提实效,全链条式扶持现实题材艺术生产:建立全国第一个省市级文化艺术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加强剧场、院团、优秀剧目资源有效对接。建成并投入运营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减少各类文艺表演团体的排练成本,扶持原创、孵化精品。搭建全国首个创新型演出平台——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加强剧场、院团、优秀剧目资源有效对接。组织精彩纷呈的品牌展演活动,积极推介优秀现实题材剧目。加大艺术人才培养力度,为精品艺术创作提供人才保障。
现实题材作品必须与时代共鸣
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杨乾武
多年来,我们的创作者一直非常关注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我认为,现在现实题材作品的数量并不少,真正优秀的作品却不多。在我看过的作品中,由苏州滑稽剧团创作的现代滑稽戏《顾家姆妈》是一部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现代滑稽戏《顾家姆妈》将横跨40余年的宏大时代背景浓缩在短短两个小时的舞台表演中,把老少三代迥异的人生经历编织起一幕悲喜相融的感人故事,在精彩诠释伟大母爱的同时,大力颂扬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热情讴歌了凡人善举所折射的文明之光。该剧将人物描写得很丰满,将人与时代、与社会历史变迁的关系表现得很到位。
我认为,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定要具备与当代社会对话的力量,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真实的思想情感对话的力量,必须与时代精神相呼应,与时代产生共鸣。
现实题材作品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陶庆梅
现实题材的作品对于创作者而言,真的太难了。首先,相比其他题材的作品,需要创作者有更高的对情感的理解。比如,很多英模的事迹很感人,但怎样让这些事迹在舞台表现中感动观众,这就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作者必须要了解这些故事,更要理解故事背后强大的情感冲突是什么。
其次,现实题材的作品对于舞台语言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几年前,我在短时间内看了两部描写村委书记的作品,虽然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两个不同剧院的创作、两位不同的导演,但创作模式是完全一样的——村委书记面对一个难题,综合两方不同意见做出判断,最终带领大家解决问题。模式完全相同,情感匮乏,语言枯燥。这也是我们当下一些现实题材作品的问题。
第三,我们现有的各种资助体系,对于现实题材的创作而言,时间有些短。现实题材的创作难度大,对于舞台的要求高,所以按照创作规律而言,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采风,需要创作者耐心创作。希望我们的资助体系能给创作者们更多的时间。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创作的必经之路
文艺评论与策划人 程 辉
关于现实题材创作,大家有一个共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必经之路。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能只是简单的采风,尤其不可居高临下。要真正深入进去,在生活和民众土壤中去感同身受,带着真情感以心换心,才能悟透、挖掘、积累出真知灼见,才能有多视角、多层面、多样化的鲜活,才能在艺术创作中留住和呈现有人间烟火的真挚情感、一种属于那方土地的特有文化。
再一个就是弘扬思想也好,价值观也好,创作者自己要坚定信仰。面对要表现的主题、塑造的角色,自己真的相信吗?有深切的触动吗?如果自己没有信念,未曾被感动,作品怎能打动观众呢?另外,必须拥有一以贯之、成体系的价值观,才能在作品中呈现出有逻辑、有支撑的思想观念。
我们强调现实题材的作品要讲述中国故事。强调中国故事和中国特色的时候,不能忽略人类共有的情感、共有的价值观,这样才能让作品被更广泛地认同,实现真正入心的世界传播。
创作要直面矛盾,不能粉饰和回避现实问题。政策和扶持要尊重艺术规律,对于艺术领域出现的问题,更要以艺术的手段而非简单的行政手段来处理。还要强调的一点,就是现实题材创作,未必只限于现实主义表现,只限于用传统甚至守旧的方式来表达,应更多地使用当代艺术语言。
现实题材创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何玉人
现实题材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来源,近年来出现了一大批好作品,这次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北京站)演出的剧目中,如曲剧《花落花又开》、评剧《藏地彩虹》、滑稽戏《顾家姆妈》、淮剧《小镇》、话剧《小井胡同》、舞剧《天路》、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呦呦鹿鸣》等,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作品的出现是广大艺术工作者遵循习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要求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标志着现实题材创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如今的舞台上,现实题材作品数量并不少,国家艺术基金等资助机制也越来越完善,但我们的创作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创作者对于现实的思考和在艺术上的审美展示很不够,作品缺乏个性化表达,社会上的浮躁之风在创作中也有体现。艺术家应该静下心来,在现实题材创作中尽可能做到把真人真事表现得感人,对生活做典型性的提炼。另外,对于现实题材戏曲创作,还需要解决“戏曲化”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戏曲艺术的规律等。这些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总之,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来源,如何更好地驾驭题材,反映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创作者付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近几年现实题材创作有了很大进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 平
我认为,近几年的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有了很大的进步,像话剧《小井胡同》、北京曲剧《花落花又开》、淮剧《小镇》、滑稽戏《顾家姆妈》、歌剧《呦呦鹿鸣》、话剧《干字碑》、儿童剧《北京童谣》等,都是比较优秀的作品。
首先,这些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有生活,写出了鲜活、真实的人物形象。话剧《小井胡同》已经是北京人艺的一部经典剧目了;滑稽戏《顾家姆妈》写出了一位保姆的大爱,让人在欢笑的同时能被深深打动;话剧《闽宁镇移民之歌》展现了宁夏生态移民搬迁的历史工程,写出了大家思想的转变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非常真实。
第二点,有思想,写出了人物的复杂、人性的复杂。比如淮剧《小镇》,这是将马克·吐温的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成功中国化的作品。该剧讲述了一个民风淳朴、德行远播的千年小镇,来了一位京城企业家的女儿寻找老父亲30年前的恩人,并欲以500万元酬金回馈恩人。这笔巨款在平静的小镇掀起轩然大波,叩问着小镇人的道德良心。可以说,《小镇》写出了人性的深度。
第三个特点,有思考,以艺术的思维写出高于生活的作品。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但能够写出高于生活、有艺术品位的作品,是不容易的。我们的一些创作者在写英模人物、先进人物的时候,从来不敢写矛盾,但是话剧《干字碑》就展现了矛盾:支部书记要带领大家致富,为了改造荒山种果树,就必须把杂树给砍掉,但砍杂树就涉嫌乱砍滥伐……我们一些描写英模人物的戏不感人,其实就在于不敢写矛盾。《呦呦鹿鸣》也是写英模人物比较优秀的作品,其中“试药”一场戏非常感人。
好作品要具备思想深度
北京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 李龙吟
近几年,我们的现实题材创作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好作品。比如由北京儿艺创作的儿童剧《北京童谣》,讲述了一对兄妹和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奶奶之间发生的笑中带泪的故事。剧中,爸爸为了让男孩安心参加世界奥林匹克天文比赛,不让他看星星。奶奶就对男孩说:“只要有兔儿爷在,就没事。因为历史上兔儿爷从天上下来过,拯救了我们北京老百姓。”男孩不信。奶奶说:“你别不相信,北京城市为什么这么好,就是兔儿爷下来过。”男孩考试没考过,老太太就说:“只要天没塌都没事。”这就准确地描写出了我们老北京人的心态——别把不是事的事都当事。希望《北京童谣》能在不断演出中持续打磨,成为真正的精品。
好的作品不仅要按照艺术规律进行创作,还要具备思想深度。这其中,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话剧《谷文昌》等,都是非常不错的作品。希望我们的创作者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严谨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态度,创作出更多真正优秀的作品。
文艺工作者要明确创作理念调整心态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梧 桐
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都有非常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比如元杂剧《窦娥冤》、评剧《杨三姐告状》、歌剧《白毛女》、话剧《龙须沟》《报春花》等。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因为对题材有了共鸣,有了感同身受的切身感悟,才能创作出这些优秀的、经典的作品。这也是我们现在的创作者应该注重的。
我们在创作文艺作品时,一定要尊重艺术创作规律,不能以各种原因、各种借口急于求成。比如淮剧《小镇》,首演至今3年来,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赞誉,而为了创作这部作品,编剧徐新华耗费了十余年,前后修改了十余稿。所以,我认为,编剧首先要有一定的积累,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反思和感悟,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可能有质量保证。
我们的创作者要在保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基础上,厘清创作理念,特别是现实题材作品应该用怎样的舞台语汇去表现,不要把作品变成简单的政策解读、宣讲好人好事。这其中,歌剧《呦呦鹿鸣》就是一台颇有思想格局和艺术品质的现实题材新作,全无口号式的喧嚣和直白浅显的教化。评剧《藏地彩虹》、北京曲剧《花落花又开》也是聚焦现实人物、体会百姓甘苦的诚意之作。
希望在今后的创作中,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明确创作理念,调整心态,真正创作出攀上高峰的作品。
探讨现实题材戏剧很及时也很必要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景俊美
探讨现实题材戏剧,很及时也很必要。今天我想以具体实例来分析好的现实题材作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首先,戏剧人要认真对待几个概念:现实题材、现实主义、现代性和现代戏。它们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当我们在追求戏剧的内涵与意义时,尤其要厘清价值判断和中性概念的不同。其次,我认为无论什么题材,戏剧艺术必须注意三个维度:故事、人物和舞台呈现。
以话剧《谷文昌》为例,故事文本方面,围绕最能反映主人公思想高度和精神世界的两件事进行深描:努力把敌伪家属变成壮丁家属,还历史以公正、还百姓以公平;决心根治东山的风沙,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种双线索交织叙述,立体地开掘了故事内容的丰富性,也系统地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人生信仰。
人物塑造方面,该剧特别注重人物刻画的真实性,更多关注人物在家长里短里的“真实”,真的性情、真的情感、真的行动逻辑和内心追求。同时,艺术地借鉴了当下主旋律电影、电视剧的一些比较成熟的样式,形象塑造上运用了最朴实、最本真的表现,既表现了工作中的严谨认真,又体现了生活中的幽默风趣,让人感觉传神、亲切,人物机智的特点也得到了很好的刻画。
舞台美术是实践的表达,更要有理论的提炼。整体性的舞美设计思维和个性化的艺术表达是该剧最突出的特点。因为很好地探索了光效和剧情需要,LED大屏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或营造氛围,或制造视觉奇观,或起到换幕时的灯光照明作用……一切都转换自由、衔接流畅,使该剧的舞美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新意。
现实题材创作的划时代意义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巡视员 马 文
在新时代提出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创作的课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今后,北京市对于现实题材的创作以及整个舞台艺术的创作,要做到五点:
第一,站位要高。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新时代,这就需要创作者发现新的现实、新的现象、新的生活。首都文艺工作者要站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平台上来打造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要围绕北京的三个文化带建设来进行艺术创作。
第二,格局要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建立了全国第一家面向文艺院团的公共服务平台——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全国第一家创新型演出平台——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全国第一个省市级文化艺术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下一步,我们将为创作者打造更多的服务平台和推广渠道。
第三,渠道要宽。我们希望动员全国、全社会的艺术力量,为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多创作优秀的作品。
第四,办法要多。我们将集中组织专家力量,为北京的文艺创作问诊把脉;建立起过硬的剧作家团队,创作出更多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优秀作品;加大“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组织力量,让更多艺术工作者走下去,走到人民中去;要对民营院团开展进一步调研,扶植其创作。
第五,作品要精。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艺作品的要求是“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作为首都文艺工作者,我们创作出的精品要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所以要严格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以上按发言顺序先后排列,本版文字由刘淼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