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早春,集合了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最强艺术力量创作的《丰州滩传奇》应文化部邀请进京演出。这部走进中南海怀仁堂的剧目,不仅是改革开放以来首台在首都演出的内蒙古戏曲剧目,更标志着漫瀚剧这一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新剧种的诞生。
《丰州滩传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俺答汗)率兵征战,遭明军伏击,千钧一发之际,被智勇双全的女将钟金所救。之后,钟金嫁给了阿拉坦汗,人称三娘子。此后,在她的辅佐和领导下,土默特部与明朝间维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进京为国家领导人演出,当时的艺术家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民族团结这个永恒的主题。为了创作好这个剧目,包头市所有艺术院团联动,剧本修改了十几稿,专家研讨会更是开了许多次。特别是对于剧目音乐的创作,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最终,大家决定运用主题化的音乐创作。”包头市漫瀚艺术剧院院长丁振刚回忆说。
1986年9月,包头市为《丰州滩传奇》召开研讨会,吴祖光、李超、何为、王蕴明、张先程、马栓柱等与会专家给予这部作品高度评价和肯定。会议期间,内蒙古自治区领导和与会专家共同为新剧种取名“漫瀚剧”,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漫瀚剧团(包头市漫瀚艺术剧院前身)也应运而生。
漫瀚源于蒙语“芒瀚”,意为成长在内蒙古大草原和沙漠绿洲的艺术之花,加之其谐音为“蒙汉”,生动表现了蒙汉两族文化融合、团结共荣。“漫瀚剧音乐是以经典二人台、山曲儿、爬山调、蛮汉调以及蒙古族长、短调为音乐元素,以板式变化为主导,以曲调组合为基础,兼用专曲的音乐体制,道白为汉语普通话,是蒙汉两族文化有机融合的地方戏曲剧种。”丁振刚说。
与其他戏曲剧种相比,漫瀚剧对演员的要求更高。作为富有民族特色的剧种,漫瀚剧兼有民族歌剧的感觉、话剧的对白以及堪比影视剧的画面感,所以演员不仅要有戏曲的基本功——好嗓子,还必须会民族唱法,能跳蒙古族传统舞蹈和各种民间舞。可以说,培养一个漫瀚剧演员非常不容易。
30多年来,漫瀚剧的发展有过辉煌,也经历过低谷,但两代艺术工作者以无悔的坚守,不断创作出新的剧目,如《契丹女》《东瀛女》《忠烈碑》《天职》《草原·阿妈》《敕勒川女儿》等。这些剧目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演出,不仅斩获各项大奖,甚至还走出国门,远赴欧洲演出并广受欢迎。
“近年来,国家对于戏曲艺术的扶持政策不断出台,这让我们漫瀚剧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据丁振刚介绍,2009年,原包头市青年晋剧团整团编入漫瀚剧团,包头市漫瀚艺术剧院正式成立。这一次改革,不仅充实了漫瀚剧人才队伍,更让剧院有了完整编制的民族管弦乐团。之后,包头市漫瀚艺术剧院还打造了一年一度的民族音乐会,让漫瀚剧有了更固定的展示平台。
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包头市漫瀚艺术剧院将大型原创漫瀚剧《凤祥楼》搬上舞台,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高度认可。该剧不仅成为包头市第30届鹿城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大戏,还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优秀剧目巡演”,深入呼伦贝尔、满洲里、乌兰浩特、赤峰、通辽等地演出。同年11月,《凤祥楼》应文化部邀请进京,亮相“北京金秋全国优秀剧目展演”。2017年,《凤祥楼》作为优秀剧目入选第15届中国戏剧节演出。可以说,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包头市漫瀚艺术剧院完成了历史性突破,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
2017年,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包头市漫瀚艺术剧院创作了讲述扫黑除恶、兴边富民故事的大型漫瀚剧《布衣郡守》,该剧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并在“中国·罗湖·国际青年戏剧月”荣获戏曲类最佳剧目奖。
“漫瀚剧是年轻的地方剧种,是民族团结的结晶、文化创新的品牌,几代戏剧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民族团结为重点’的创作发展理念。今后,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创作出更多传得开、记得住、留得下的好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喜欢漫瀚剧。”丁振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