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名家荟萃 传统文化 文化刊物 文化活动 艺术收藏 非遗文化 文化战略 文化资源  
地方分站
新闻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留住客家人的文化根脉
发布者:温秋圆 发布时间:2018/11/26 阅读:1041次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网 双击自动滚屏

    “噢嗨!太阳一出天就开,羊台山上搭歌台。八方歌手来相会,欢声笑语乐开怀……”11月23日晚,深圳市龙华区羊台山上搭起的实景“山歌擂台”格外引人注目。锣鼓喧天、旌旗招展、麒麟腾跃、山歌飞扬,中国·龙华客家文化艺术节的序幕缓缓拉开,数千名观众以饱满的热情与客家文化“相约”。

    深圳市龙华区人文历史厚重,客家山歌在这里传唱了一代又一代。近年来,龙华区不断挖掘文化基因,提升城市魅力,文化品牌日渐成熟,传统节日年年出新,“时尚、生态、人文”特色彰显,文化景观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打造客家人的文化节庆

    《山歌唱出好兆头》《只有山歌敬亲人》……开幕式当晚,羊台山脚下灯光闪耀,一首首富有时代气息的客家山歌在这里唱响。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的一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唤起了听众的美好回忆;《相会羊台山》演绎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山歌越唱越开怀,无限风光向未来”的豪迈与激情。

    “我们的老一辈是干着农活听着客家山歌长大的。如今,下一代也唱起了山歌,传承客家山歌后继有人。”哼起原汁原味的山歌,94岁的大浪老山歌手谢英娇眼里泛着泪花。

    “几年前我背井离乡来到深圳,扎根龙华。听到客家山歌的亲切旋律,远方的父母如在眼前。”27岁的陈彦辉是广东梅县人,他说,最甜故乡水,最美故乡音,希望自己也能唱着客家山歌老去。

    由深圳市龙华区委宣传部(文化体育局)、龙华区大浪街道办、龙华区文联主办,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承办,深圳市音乐家协会、深圳大学客家研究所、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协办的2018中国·龙华客家文化艺术节(以下简称“客家文化艺术节”),以“名家聚会羊台山,麒麟献舞山歌飞”为主题,上演了一幕幕客家风情画卷,将古老厚重的客家文化呈现在市民眼前。

    客家文化艺术节总导演、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艺术总监石钢介绍,作为龙华区打造的客家文化节庆,深圳市麒麟文化节已成功举办四届。今年龙华区在原有麒麟文化节基础上华丽转身,升级为中国·龙华客家文化艺术节,并增加地标性的羊台山全国实景山歌邀请赛、大浪客家文化体验中心落成仪式暨客家文艺名家工作室进驻大浪挂牌和“大美客家”文化精品展、龙华客家文化创新发展研讨会等,呈现出许多新的特色和亮点。

    今年首创的羊台山全国实景山歌邀请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省区市150余名歌手报名参加。在歌曲类型方面,除了重头戏客家山歌外,市民还能欣赏到来自新疆、贵州等地的民族特色山歌。在这个“擂台”上,各地山歌相互交织,不同文化交相辉映,助力中国山歌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本次活动加大文化名人引进力度。大浪街道首次聘请黄婉秋担任羊台山山歌形象代表,并引进杨宏海、周建新、陈菊芬、刘沅声作为首批专家入驻当地,在大浪客家文化体验中心落成揭幕之时,举行客家文艺名家工作室进驻大浪挂牌仪式。

    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创新是本次活动的一个创举。新增的“大美客家”文化精品展将推出“客家之光”“泥塑风情”“民居史话”“家训墨韵”“乡土丹青”5个专题,让市民、游客共同参与其中,了解和体验本土人文历史和客家文化精髓。

    客家文化节期间,还将举办龙华客家文化创新发展研讨会,邀请国内客家文化研究专家和学术界专家学者等,齐聚大浪虔贞女校,围绕客家文化、麒麟文化和虔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深入探讨,为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建言献策。

    龙华客家文化薪火相传

    漫步龙华大浪的大街小巷,一物一景无不记录着历史的印迹,散发着文化的芬芳。深沉的情感,优美的旋律……客家山歌在舞台上的精彩演绎展现了龙华区挖掘本土特色、传承客家文化取得的丰硕成果。

    大浪文化底蕴深厚,以麒麟舞、客家山歌为代表的客家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流传400余年的大船坑舞麒麟在这里薪火相传,目前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麒麟博物馆在这里扎根,在一些大型社区活动现场,常有居民登台献唱客家山歌。

    一直以来,龙华区非常注重客家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打造客家文化体验中心被提上日程。经过不断努力,大浪客家文化体验中心今年正式落成,内设“老龙华、老客家”展厅、客家风情泥塑展厅、客家音乐厅、客家音像资料室以及文艺名家工作室等。龙华邀请客家文化专家进驻,通过组建客家山歌队、客家乐队等,与社区居民一同弘扬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杨宏海说,客家艺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作为龙华客家文化特色之一的客家山歌,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突出“新”字,使之更具时代感和普及意义,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在大浪研究文化多年的杨宏海发现,几位唱山歌的老人都已年长,有些歌曲随着老人的去世已不为人知。“传承迫在眉睫,消失的山歌令人痛心,能留下一首是一首。”他深入大浪社区,挖掘稀缺的客家山歌,将其整理并予以保存。当听到“久唔唱歌忘记歌,久唔行船忘记河”的腔调时,杨宏海被歌词深深吸引,并以此为灵感,立足本土,会同团队的专家一起深入调研,从客家阿婆口中挖掘到原汁原味的大浪山歌唱腔,改编创作了《好久唔曾相会过》等6首山歌,将客家人热情好客、喜欢交流的特征表露无遗。

    为吸引年青一代了解和传唱客家山歌,大浪每年举办一次“客家山歌进校园”活动,引导青少年认识并传唱客家童谣与客家山歌。大浪文艺工作者深入罗湖区翠园中学、龙岗区大康小学、龙华区松和小学等学校开展山歌进校园活动。深圳市塘朗小学编发的《山歌进校园暨客家乡土教材》一书,把客家传统山歌、客家童谣、创新客家山歌作为音乐课的补充内容,开展客家山歌教学,在校园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杨宏海还在传统客家家训的基础上创编了新版《客家家训》:“月光照莲塘,围屋闻书香。尊师又重教,遍地建学堂。胸中有笔墨,出门气轩昂。读书破万卷,胜过有宝藏。”该作品集客家文化精粹,简约精炼的文字、朗朗上口的音韵,深受家长和学生喜爱,一些学校将其列为课外阅读教材,一些乡镇将其刻字立碑,也有一些商家与文创企业将其打造为文化礼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从孩子抓起”的文化传承理念深入人心。

    城市要发展,传统要留下来。任何一种传统文化包括客家文化只有在继承基础上进行发展与创新,才有新的生命力。在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今天,做好客家文化传播、留住客家文化根脉极有价值。龙华区将继续深挖本土资源,通过文化品牌的打造,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客家文化建设的深圳(龙华)经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共分 1 页    

  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任何评论

评论呢称:
 评论内容:
     
相关新闻      
  华为阅读独家上线《常变与长青》:变革领导力是最高领导力 [ 2024/11/21 ]
  创新·艺术·扬国威:行风伟业集团董事长释行风会见总统,推进文化外交盛举 [ 2024/11/20 ]
  中国文化书院40周年纪念封首发式暨《跨文化的一颗星:汪德迈》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 [ 2024/11/11 ]
  关于聘任韩浩然、曹志发等同志中国文化研究所陶瓷文化研究员的公告 [ 2024/11/4 ]
  看音乐剧,“人大于戏”? [ 2024/11/5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京举行 [ 2024/11/5 ]
新闻资讯       
头条报道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艺术领域
政策法规
最新资讯        
华为阅读独家上线《常变与长青》:...
创新·艺术·扬国威:行风伟业集团...
2024大模型赋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
中国文化书院40周年纪念封首发式暨...
一朵花,开在人与自然的对视中 | 20...
关于聘任韩浩然、曹志发等同志中国...
看音乐剧,“人大于戏”?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
名家推介 查看更多      
王永健
莫言
苏长陆
杨勇
王涛
李玉田
网站首页  |  商务合作  |  加入收藏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找回密码  |  人才招聘  |  人才策略  |  返回顶部
 
文化研究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画院动态
艺术领域
政策法规
 
名家荟萃
名家推介
名家专访
名家作品
 
文化战略
文化资源
非遗文化
文化活动
文化刊物
 
书画收藏
文化超市
文化视频
文化时评
传统文化
文化赛事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中国文化研究网  中国文化研究网  2010-2024  版权所有  禁止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制
ICP备案号:京ICP备05015561号-1   联系电话(TEL):64813409/64813408   地址(ADD):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