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多彩民俗传统和深厚文化内涵,表达着人民群众对新年喜庆吉祥的美好祈盼。为助力年画重回现代生活,推动以年画为代表的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1月3日至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中国手艺网、四川省绵竹市人民政府和四川大学非遗中心承办的“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之中国年画创作营在中国传统四大年画产地之一的四川绵竹举行。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美术师和设计师通过对传统年画的研习与创作,共同描绘着年画“新生”的有效路径。
融合理念
传统年画邂逅创意设计
年画版涂猫游戏、密室逃脱、桌游、日程表、服饰、公益广告……当以传统年画的题材、色彩、造型连接现代生活中的常见元素,无数崭新的创作灵感从设计师头脑中源源不断迸发出来。
在此次中国年画创作营中,近百名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员随机分成了8组,共同开展探究性学习。其中,“设计师之夜”作为最精彩的一个环节,为设计师搭建起思维碰撞的平台——每组学员根据各自收获的设计灵感,一起探讨新年画创作方案,而以上提到的几种创意构想仅仅是一组设计师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商讨出来的。
“一边要用耳朵听,一边不停下手里创作的笔。因为年画能带来太多新鲜气息和创作灵感。”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杨琪磊在校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卡艺术,平时接触年画有限的他在研修中发现了传统工艺美术的共通之处,“它们都是在‘讲故事’,都与民间生活紧密相关。将其运用在现代生活中,便是最好的传承。”
谈及让年画“新生”的途径,来自成都的设计师付艺璐和组员们提出了将传统年画题材置换为新时代题材、表现手法置换为现代表现手法、人物形象简化和现代化以及重复提取和运用传统元素等思路,并得到了点评专家的青睐。付艺璐说:“传统文化是一个大宝库,年画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IP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汲取养分
从文化源头再出发
作为“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年画创作营会聚了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单应桂,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者王沂蓬,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刘莹,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邰高娣,Tag Desigh科技公司创始人、设计师孙勇,绵竹年画博物馆馆长、年画项目非遗传承人胡光葵等业界专家,面向参训者开展了包括主题讲座、实例分享、实践调研等形式多样的年画授课。
其中,仅学员在课上看到的经典传统年画图例就有2000余张,覆盖了天津、河北、湖南、广东等12个省区市的10余个年画流派。此外,孙勇还带来了其团队在开发“榫卯”“折扇”等手机应用过程中的百余个调研视频。“做文化衍生品并非一蹴而就,了解经典、正本清源是做好中国传统文化新诠释者的起点。”孙勇说。
在创作营中,传统年画尤其是经典年画作品得到了学员们的广泛关注。腾讯高级美术设计师陈鹏介绍,他正在制作和运营的《QQ华夏》手游是一款描述上古时期神与人之间生活、斗争的角色扮演游戏,而历史上的无数传世经典年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有宝贵的文化价值。”陈鹏说,“我们始终在寻找和探索让年画等传统艺术的呈现和应用方式更加鲜活多变的方法,从而利用游戏发展教育、传承经典、启迪思考,让传统经典在新时代重焕活力。”
多方赋能
探索传统工艺振兴途径
今年5月,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公布,以杨柳青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为代表的12项年画绘制技艺均入选。事实上,此次开展的中国年画创作营也是对以年画为代表的传统工艺振兴途径的一次探索。
据中国手艺网副总经理张瑞菊介绍,发动传承人、设计师、画家等力量合力创造新年画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主办方将联合文创企业、游戏平台、品牌企业和电商平台等多方力量,从宣传推介、品牌对接、市场转化等角度给创作者以全力支持,用产品消费带动年画传统技艺的新发展。
“将传统工艺应用到现代生活中的新场景和新载体上,就是给它们一个美好的未来。”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工艺美术师乔兰蓉在多种力量的聚合中看到了年画振兴的希望。她表示,传承人也应该与不同领域的多种品牌通力合作,拓展、丰富年画的载体和工具,以新时期的新创作反映新生活、新面貌。
“‘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着眼于传播,着力于新创作,发力于新应用。”中国手艺网总裁常会学表示,系列活动将努力做到线上线下结合,多样性、立体式和多角度发力,共同营造年画技艺传承发展与再创造的新应用和新生态,真正使新年画进入千家万户,融入生活。
据了解,学员在参与此次创作营后,将于明年春节前完成年画新作品的应用转化与产品生产,以创意与设计的力量掀起年画创作与社会应用的新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