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者:本站 发布时间:2009/4/19 阅读:8990次 来源:编辑部 双击自动滚屏 |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宣布,邀请著名学者、红学家、82岁高龄的冯其庸先生作为人大国学院院长。此话一出,冯先生的居所--京郊"瓜饭楼"便不再像往日一般宁静。退休近10年,潜心做学问的冯先生开始为国学院的未来操心起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红楼",旷世奇书,古今多少文人,几尽毕生精力倾心研究。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中国著名的"红学"家冯其庸先生。
很难在冯其庸这三个字前面冠上一个非常合适的称谓来描绘他,尽管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红学家,但是当我们真正地走进他、去了解他,我们会发现他其实更像是一位诗人、一位画家、一位书法家、一位非常优秀的摄影家、戏曲评论家。在他60多岁以后,某种程度上他又成为一位高龄的探险家。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人生拓展得如此饱满,在他的身上非常完美地融合了诗与酒、剑与情,应该说冯其庸演绎着中国传统文人某种理想化的生活。
冯其庸先生简介
冯其庸先生,名迟,字其庸,以字行,号宽堂。江苏省无锡县前洲镇人,1924年生。小学五年级时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家乡沦陷,小学停办,他因此失学在家种地。后入农村中学,高中一年级时又失学,继续种地,后当小学教师。前后在乡种地十多年。抗战胜利后,考入无锡国学专科学校,1948年毕业。1949年4月无锡解放,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秋,奉派任无锡市第一女中教师。1954年8月调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带硕士研究生。1975年至1986年,长期借调文化部主持脂本《红楼梦》的校注并创建了《红楼梦》研究所,任所长。1986年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教授。截至目前为止,冯其庸先生已出版的学术著作(包括由他主编的几种)共有近三十种之多,计两千九百万字。
冯其庸先生的学术道路,基本上是一条自学的道路。他于二十岁前后开始在《大锡报》上发表旧体诗词和散文。他最早主编的书,是《历代文选》,1962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此书至今一直在重印,并被列入青年文库。
冯其庸先生的研究领域相当广泛。他执教中国古代文学史,著有论文集《逝川集》(1980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他研究中国传统戏曲,著有《春草集》(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后来他主持《红楼梦》的校注工作,前后历时七年,完成新校注本《红楼梦》。此书于198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百年一会红楼梦,回首苍桑倍怆神
冯其庸曾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等职。长期以来,一直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史、古典小说、戏曲、中国文化史、中国绘画、书法艺术等。特别是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研究上,有很高的成就。冯其庸先生为推动和发展新时期红学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间,冯其庸先生还发表了大量红学著作。如:《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新校注本红楼梦》、《八家评批红楼梦》等作品,深得海内外红学爱好者的好评。
冯其庸先生不仅倾力研究《红楼梦》,还积极参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把中华文化的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他曾两度应邀赴美在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大学讲学、讲演,获美国富布赖特基金会荣誉学术证书;1984年赴苏联列宁格勒鉴定《石头记》乾嘉抄本,达成中苏联合出版的协议;1988年率代表因赴新加坡举办"红楼梦文化艺术展",并应邀赴新加坡大学讲学;1991年赴新加坡出席国际汉学会议,并担任分会主席。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