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刘杨教授的著作《基于德勒兹哲学的当代建筑创作思想》乃其博士学位的论文成果,充分论证了德勒兹的哲学理论和当代建筑创作思想之间的关系。书中分别从德勒兹理论的四个面向分析和关联当代建筑创作思想的框架,其中分别以电影理论对应“影像”建筑思想;以平滑空间理论对应界域建筑思想;以无器官身体理论对应通感建筑思想;以动态生成理论对应中间领域思想。著作的结构先从哲学方法论梳理德勒兹的当代哲学意义,指出其有别于现代哲学中明显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和具备结构的本体论思想,因此德勒兹更多把研究旨趣放在流变、动态、差异和生命的生成思维中。作者充分展示了德勒兹的哲学思维如何与当代建筑创作思维在时代和思想脉络之间具备一致性和同构性,同时通过各种案例阐述了这种思想的同构性和一致性如何有别于现代建筑创作的理论框架。
关于影像建筑的创作思想,著作把焦点放在德勒兹时延电影理论中的“时间-影像”概念,打破了现代建筑理论中固有的理性的叙事逻辑和透视法的视觉中心主义。作者指出基于影像建筑思想对德勒兹所谓的“感知-运动“模式的突破,让思维深入纯粹时间影像,使得被欧式几何固化的影像运动被重新焕发,亦让建筑空间衍生了回忆、梦幻与晶体三种影像。在建筑思想层面,则产生了建筑影像的透明与半透明性、符号性和虚拟性。若在思辨层面来理解,这种影像从固化时间逃逸的建筑实践,作者的见解等于德勒兹提出的古希腊永恒(Aion)时间观,即时间中的当下被抽空,剩下过去(回忆)和未来(梦幻),并凝结在事件之中。
另外,作者运用了德勒兹的平滑空间理论以及空间界域概念来理解当代的界域建筑思维,并把建筑思想扩展到思考城市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包括关注城市、文脉、机理等宏观环境和建筑空间之间的互动。建筑空间在这种当代理论和创作思想中不再是独立于外部环境的空间,反而通过环境与建筑的互动构成建筑空间的动态、开放、不确定、无等级的变化。书中指出平滑空间赋予了建筑思想思考环境与空间之间的结域、解域和界域化。此外,基于空间界域概念,界域建筑思想应运而生,并以地形拟态建构、地势流变建构和界域情态建构为创作手法。在哲学维度上,提出这种建筑思想等于突破了黑格尔为代表的现代哲学关于现实性和可能性之间的二元对立,并把焦点放在德勒兹所谓的潜在、现实化和反现实化操作中。
至于关于“通感”建筑思想,书中运用了德勒兹的著名概念“无器官的身体“,其集中讨论在建筑空间中的身体感知的真实状态,并借此构成身体与建筑形式即意义之间的互为生成的思想。无器官身体概念揭示了建筑创作如何和身体不同层次的感觉和体验发生作用,让建筑思想中生发了以”身体-感觉“、”身体-事件“、”身体-媒介“为核心的”通感“建筑思想,并引申”感觉的建筑形式分化“、”事件的建筑形式生成“、”媒体的建筑形态拓展“三个创作手法。作者的见解阐述证明了德勒兹的身体哲学对现象学身体图式的突破,身体不仅仅是综合的意向性运动,反而成为干扰意向性对象的变量。
最后,关于“中间领域”建筑思想,著作以德勒兹的动态生成论为基础阐明此建筑思想的创作逻辑。作者对“中间领域”的差异性内核进行阐释,发现了该建筑思想和德勒兹生成论中“块茎”思想的同构性,提出了“中间领域”建筑思想中的“动态多元共生“、”差异化生态意义生成“、”联通式自组织更新“的建筑思想,并建构图解的”中间领域“建筑生成图式、块茎的”中间领域 “生成组式、游牧的”中间领域“建筑生成变式三个创作手法。诚然,著作提出的建筑思想体现了德勒兹提出的析取综合(disjunctive synthesis),因为“中间领域”思想让建筑不能被轻易落入某一种二元结构,并建构了一种中间状态,恰恰和析取综合的操作相一致。
作者:张嘉荣(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