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常务副院长 龚 箭
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持续推进,红色旅游活动的开展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拓展。为更好地用活红色资源,发挥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丰富红色旅游内涵,多地涌现出“红色研学旅游专列”这一新模式,将“游”和“学”有机结合,把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搬进列车,让列车成为弘扬红色文化的新场所。这种以铁路为媒介,以列车为载体的“文旅+铁路”新模式,为红色研学活动赋予了时空的流动性,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整个旅程,在研学旅游市场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历经多年发展,“红色研学旅游专列”在我国已初具规模,地方政府、文旅企业、中小学教育机构和铁路部门共建共创,在全国涌现出多条红色专列。在列车上,工作人员既是列车员,要做好旅程服务,又兼顾讲解员、宣传员的身份,为学生讲述各个红色旅游目的地的革命故事。同时,还会根据研学主题开展系列学习教育宣讲、红色经典文章诵读、革命歌曲合唱、党史知识问答等活动,增加旅途的趣味性和教育性。作为一种旅游方式,“红色研学旅游专列”紧紧围绕爱党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发挥研学教育功能,并且相较以往研学旅行形式,还具备了安全便利、灵活舒适的优点。
面对即将到来的暑假,“红色研学旅游专列”迎来一波热潮,但能否抓住机遇发挥出“红色移动课堂”更大价值,需要提前进行谋划。
首先,搭配“铁路”属性的“红色研学旅游专列”,对从业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做好旅途中的服务和行程安排工作,也要承担学生的教育教学责任,未来需引进教育、旅游、交通等复合型人才,如为“红色研学旅游专列”制定红色旅游的研学大纲,规范红色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
其次,“红色研学旅游专列”既是红色旅游的延伸,也是新质的乘车体验,作为一种新型文旅交通方式和文旅新空间,要能够精准对接青少年要求,寓教于乐,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红色教育融入列车的文化场景、红色文旅纪念品开发等场景和产品中,让红色研学产品更具场景化、市场化和吸引力。
再次是可依托铁路旅游专列跨越多个红色旅游目的地,进行“红色研学旅游专列”的机制创新。如建立红色研学区域合作共同体;基于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打造国家级红色旅游廊道;融合红色专列、红色游船、红色旅游大巴、红色公交,打造红色综合交通研学产品。
(本报驻湖北记者 瞿祥涛 采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