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宁
VR是英文名称Virtual Reality的缩写,指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方式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利用并综合三维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显示技术等多种高科技的发展成果,借助计算机等设备产生一个逼真的三维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从而使处于虚拟世界中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承载着党和人民对于那段救亡图存激情年代的共同缅怀,铸就了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历史记忆。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育人价值和价值导向功能,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有高度契合性,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具有现实性、可行性和必要性。随着V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VR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加以应用,VR以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构想性、自主性等特征,能够助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VR技术可以增强沉浸感,助力红色文化更好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VR技术可以实现从平面叙事到立体场景叙事,为学生带来更具沉浸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动态环境建模技术等,将思政教育内容、红色文化内容以三维虚拟仿真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三维立体的视、听、触感官体验。如在学习中共一大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文字资料的形式了解具体的史实,即中共一大先在上海召开,后因紧急情况转移到浙江嘉兴的一艘船上。VR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切实看到一个室内陈设简单、狭小的客厅里,十几位党员围在长餐桌四周热烈讨论,学生还可以听到党员们慷慨激昂的讲话,通过VR技术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当时会议召开的热烈气氛,以及因法租界巡捕房的突然闯入而给整个会议带来的紧张气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中共一大召开的艰难历程和重大意义。高校教师可以结合VR仿真资源,讲述伟大建党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精神传承,使学生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底蕴和丰富内涵。
高校还可以借助VR技术带领学生深度游览全国各地的反映革命年代历史的纪念馆。如南京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日军“慰安妇”制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综合型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为纪念南昌起义而设立的专题纪念馆。VR技术的应用可以跨越时空,将学生带领到一个个沉浸式的体验环境中,使学生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感悟红色历史。
VR技术可以增强在场感,助力红色文化更好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VR技术可以突破单一的感官体验和感受,可以实现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知功能的融合。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可以依托视频、音频、图片等介质帮助学生营造相关的教学场景。但在构建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个人之间的认知体验不同(包括生活经验、所了解到的知识、阅读数量和方向、接触的人等),各自在脑海中构建的画面其实有所差别,与教师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VR技术有全景呈现的优势,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具有全景环视效果的在场体验式教育场景,能够最大程度排除干扰,并维持自身稳定地体现外部“事实”世界的内在规律性,学生获取的信息形式和质量逼近感官接受的外部“事实”世界,在感知中可以产生接近乃至超越外部“事实”世界的“现实”印象。VR技术以真实感、在场感赋予学生新的“身体经验”。学生直接参与到VR技术所创设的场景中,更能带给学生真实的感受,教师主体以及教师所创设的教育场景与学生之间的隔离感最大化地被消除。高校可以在思政课上让学生通过VR眼镜沉浸式体验红军战士爬雪山和过草地的艰难险阻。思政教师在讲授抗美援朝战争时可以借助VR技术增强学生的在场感,体验志愿军战士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遭遇的艰难险阻以及始终不放弃的坚定决心,深刻领悟抗美援朝战争的重大历史意义。以往高校思政教育在讲解抗美援朝时,学生能够知道的是,1950年10月19日,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议得以签订。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学生可以通过课本和老师的讲述了解到这场战争。VR技术则可以带领学生感受抗美援朝战争的炮火连天,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无情。VR技术能够使红色文化真切地被学生所了解和认知,增强了学生的代入感和对历史的认知,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厚度和向度。
VR技术可以增强共情感,助力红色文化更好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VR相较于传统媒介,对受众更具移情效度。一方面,VR技术可以实现学生身份的转变,让学生从历史之外的第三者变成亲历历史的人或者是摇身一变成为历史人物本人,以第一人称的主体身份感知历史。VR所创设的模拟虚拟仿真使学生一方面产生认知方面的共鸣,另一方面直接代入的方式使学生在情感方面得到极大的震撼。并且,借助视听融合的沉浸性与虚拟现实的亲密性,当学生进入VR思想政治教育场景之中,能够建立独特的情感链接,不仅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且放大了感知,更容易产生与思想政治教育者感同身受的“共情与共振”。高校可以依托当地的红色资源和VR技术,开发出系列数字思政教材,不同的教育主题场景烘托出不同的教育氛围,可以提升学生对地方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资源内在价值的共感、共情。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借助VR技术让学生体会历史人物的心境变化。VR技术可以以历史人物为原型,创设人物故事情境,如学生可以借助VR技术体会李大钊当时为了革命一路走来的艰难历程,因为坚持革命、宣传真理被捕。学生还可以在VR创设的情境中扮演一位革命中的小战士,体会小战士一路从参加革命到坚决为了革命而奉献所有的心路历程。学生在VR所创设的情境中对红色文化中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心情都会有更深的共情,同时也能够对红色文化中的深沉意蕴与教师达成共鸣。
高校思政教育者可以利用VR技术构建红色文化记忆场景,阐释红色文化精神力量,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将红色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VR技术使红色文化能够被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高校思政教育课借助VR技术可以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VR技术使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更为深入。
[作者系柳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红色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系2020年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VR技术在民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应用及推广研究”(项目编号:2020LSZ019)、2021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同课异构、协同共研’模式实践探究”(项目编号:2021JGB492)的研究成果]
|